一、将军之死
年6月,前往苏联求援,却惨遭关押的东北抗联第3军军长赵尚志、第6军军长戴鸿宾、第11军军长祁致中率余名战士从苏联返回东北,此时,松花江下游的抗日联军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抗日极其艰难。
虽然只有多人,但赵尚志并未放弃斗争,反而立刻投入到战斗中去,不久,赵尚志带人袭击了黑龙江佛山县的乌拉嘎金矿,并取得大胜,这让赵尚志心中稍稍安慰,可令赵尚志没想到的是,接下来打击接踵而来。
先是因为处死在攻打金矿时,表现不积极与自己有摩擦的红11军军长祁至中,赵尚志被“永远开除出党”。
紧接着,因为攻打金矿,日伪军得知了赵尚志回国的消息,开出一万元的赏钱,叫嚣:“一钱骨头一钱金,一两肉得一两银”誓要抓住这位抗联名将。
年2月23日,与赵尚志并称为“南杨北赵”的抗联1军军长杨靖宇接连遭遇叛徒出卖,英勇就义,日军集中兵力,誓要灭掉赵尚志,除掉伪满洲国“最后一个”心腹大患。
年6月,赵尚志带人转战黑嫩平原,结果在9月18日,攻打肇东县时,曾任抗联6军军长的戴鸿宾被日伪军包围,损失极大,遭遇惨败的戴鸿宾并未收拢部队,而是带着60两黄金和4万伪币,脱离队伍,到沈阳隐居去了。
也是这年秋,赵尚志去苏联参加第二次中苏伯力会议,结果因为有“言论错误”,被撤销副总指挥职务。
接连如此多大的打击,依旧未能改变赵尚志志向,他说:“我就算死,也要死在中国,死在东北!”。
年10月,赵尚志带着4位同志再次从苏联回到东北,继续抗日。
很快,赵尚志回国的消息,便被日伪军知晓,日军对赵尚志的打击力度更大,他只能龟缩在梧桐河上游的老白山地区,这让赵尚志十分憋闷。
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带着几名战士打算袭击梧桐河派出所,快到目的地时,突然一名名叫刘德山的队友向他拔枪射击,赵尚志腰部中弹,忍着剧痛将此人击毙。
自知没有生还机会,赵尚志把党费和地图交给同志,让他们赶紧离开,不久,便昏迷过去,等再次醒来,赵尚志已在警察局。
抓住赵尚志,这让警察所长李树森欣喜若狂,见赵尚志醒来,立刻开始审问,赵尚志是怒目而视:“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我马上就死了,还问什么?”。
被抓几个小时后,赵尚志因重伤不治离世,年仅34岁。
赵尚志离世后,一位“良民”被带到了赵尚志面前确认死者身份,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位“良民”在看到赵尚志尸体后,竟然不顾日本人在场,号啕大哭:“司令,你也这么着了吗?”。
二、叛变的军长李华堂
赵尚志牺牲了,为何这位“良民”会如此心痛呢?原因无他,他曾是赵尚志最坚定的追随者之一,曾是东北抗联9军军长,他的名字叫李华堂。
李华堂,河北滦县人,年轻时闯关东时到了东北,种过鸦片,当过土匪,后来东奔东北军第二十四旅旅长李杜,成为李杜手下一名营长。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虽然张学良不抵抗,但依旧有不少东北军不愿放弃家园,李杜就是其中之一,率众奋起反击,与日军在东北展开周璇,李华堂也跟着老上司一同抗日。
可惜的是,年,李杜率军参加哈尔滨保卫战后,损失惨重,只能转战黑龙江等地,后来,李杜转道苏联,辗转回国,寻求帮助,在李杜走后,李华堂便成了这支队伍的首脑。
因为当过兵,会打仗,很快李华堂便打出了名号,队伍发展到了余人,这个时候,李华堂在汤旺河一带遇到了汤原根据地的夏云杰,从他哪里了解了共产党率领的抗日队伍,渐渐有了合作的想法。
不久之后,李华堂遭遇一场大败,部队仅剩60余人,转战到了方正县,在这里,他遇到了赵尚志,赵尚志的人格魅力和军事才能让李华堂十分佩服,不仅加入抗联,才成为赵尚志的坚定追随者。
年,在赵尚志的带头下,李华堂、谢文东、祁至中等人成立了东北抗联总指挥部,赵尚志任总指挥,李华堂任副总指挥。
后来,抗日联军改编,赵尚志成了抗联第3军军长,李华堂成了第9军军长,谢文东、祁至中分别是第8军,第11军军长。
年,日伪军对汤原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讨伐,组织几乎被摧毁,当地的抗联只能躲入深山,靠密营继续坚持斗争,这年12月,为了得到苏联的军事援助,赵尚志前往苏联谈判,可惜的是,到苏联不久便被关押。
赵尚志的离开,让抗联的处境更加艰难,年1月抗联第二路军几乎全军覆没,而李华堂身边,也只剩下30多人。
这时候,李华堂曾经的老部下,都来劝说李华堂归降,他的妻儿也劝他放下武器......
最终,李华堂降了,好在一点,他便没有把枪口对准曾经的兄弟,而是在刁翎镇过起了普通百姓的日子,然后,就有了辨认赵尚志尸体的一幕。
若李华堂安安心心做“顺民”,就算是投降了日军,也不是没有机会善终,然而,李华堂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抗战胜利后,曾经的亲密战友,抗联4军军长李延禄曾给李华堂写信,让他回归队伍,但此时,李华堂却认为国民党才是正统,成为国民党第一集团军上将总司令。
年11月,李华堂被活捉,成了俘虏的他还不老实,乱骂乱踢,导致拉着他的战马受惊,马车翻车,李华堂被活活压死。
曾经名震一时的抗联名将李华堂,死得憋屈至极。
三、甘当日军走狗的谢文东
在抗联11位军长中,除了李华堂,还有一位也当了叛徒,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谢文东。
谢文东与李华堂一样,都是李杜的部队中走出的抗日将领。
年,日军为安置移民,打算强占土龙山,要收缴当地农民的地照和枪支,时任自卫团长的谢文东不愿,发动土龙山暴动,短短几日,便拉起一支人的队伍,名震一时。
可惜的是,在日军的围剿下,谢文东惨败,只带着几十人逃到了依兰县吉兴河深山。
年1月,谢文东与李华堂相遇,在李华堂的劝说下,谢文东加入抗联,后来被任命为抗联8军军长,活动于方正、延寿、林口等县,对日军造成极大困扰。
年,在日军的重兵围剿下,抗联8军损失惨重,短短1个月时间内,谢文东便有8位亲人先后被杀害,他的部队再次只剩几十人。
与日军有着如此深仇大恨,若是换做正常人,那一定是血战到底,为亲人复仇,然而,谢文东没有,年春,在东北抗日最艰难的阶段,谢文东投入的日军怀抱。
投降后的谢文东,还前往日本,受到日本裕仁天皇的召见,并在“忠魂碑”前忏悔了自己的罪行。
回国后的谢文东,成了日军的忠实走狗,后来,谢文东成了城子河煤矿当把头,在他的压迫下,劳工饿死、冻死、病死的不计其数,矿工白骨成堆......
抗战胜利后,谢文东同样投入到国民党怀抱,烧杀抢掠,破坏解放军后方根据地,谢文东、李华堂这两位抗联叛将,是当时最大的四股土匪之二。
多次劝降无效,年秋,我军对谢文东展开围剿,11月20日,谢文东被活捉,12月3日,公审大会召开,谢文东被枪决,享年59岁。
在东北抗联,最初的11位军长,其中,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夏云杰、陈久荣、汪雅臣、祁致中7人牺牲,只有周保中、李延禄2人幸运活到了建国后。
而李华堂、谢文东2人,本有机会弃暗投明,却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这也注定,他们将会被钉在耻辱柱上,被后世子孙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