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玉米加工企业今天比较平静,在经历了本周三天持续性涨价后,部分企业上货量有所改善,但是山东企业今天却开启了全面涨价,山东这波涨价会不会就此不在出现震荡,还是不会,虽然目前东北玉米进关的通道在此被两地倒挂的价差关闭,可是华北本地超过20水分的玉米还有上量冲击,这部分潮粮不销售出去,企业就还有落价的基础。
北方港口出现上量分化的情况,锦州港上量增多,日增百车,但是价格还是上涨为主,昨天,今天主流报价均涨10元/吨。锦州港在静默时间里,装船下海量影响不大,但是收购处于停止状态,解封后,贸易商既有补库需求也有完成订单的需求,收购很急迫,不断以涨价刺激上量。
锦州港目前这个价格还是有很多地区不能顺价,尤其黑龙江省的烘干粮,除去哈周边外几乎还是倒挂的状态,如果港口在今天的价位上继续上涨30元/吨左右,那么几乎在本周涨价前收购的玉米基本都达到顺价的状态,这样上量会增加更快,更多。
港口放开后,产区企业不断涨价,也给烘干塔收购再次增加难度,虽然目前涨价还没有完全传导至农民卖粮,但是在铺天盖地的涨价信息里,农民看涨的情绪更浓厚了,烘干塔收购只能跟随涨价,那么也就是目前烘干塔出去这一波粮之后,在收购的玉米成本就增加了,烘干塔也有惜售的心理。锦州港上量还是以周边为主,后面这部分烘干粮销售的差不多了,更远地区的粮源还要涨上运费差才有吸引力,港口虽然上量多,但是还是有涨价的空间。
鲅鱼圈港上量不增反降。首先鲅鱼圈港在静默期间,一直没有停止收购,可供应粮源一直在供应港口,另外此港口主要以集装箱走货为主,对玉米质量要求比散装船要高,但是价格却没有相应跟进,今天主流报价和锦州港一样,没有吸引力。
另外,鲅鱼圈港目前收购辐射的区域内有静默管理地区,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港口的上量。
辽宁地区前期玉米走货较快,目前企业涨价幅度大,农民惜售情绪上升,烘干塔收购数量下降,成本快速增加,港口的报价没有跟进,都是影响上量的原因,鲅鱼圈港要想上量增加,涨价幅度要大一些,起码比锦州港要大一点。
这波涨价是东北产区新玉米上市以来,上涨面积最大的一次,之前几乎都是黑龙江地区在独舞,这一次吉林,辽宁全面参与涨价,形成东北联动上涨。
不过以目前的报价来看,以黑龙江做对比,吉林,辽宁企业还存在涨价空间。黑龙江在最近一周内“口罩事件”严重,目前涉及哈尔滨,肇东,安达,黑河,拜泉,牡丹江,大庆等多个地区,这些地区多数区域处于静默状态,在静默管理下,玉米购销几乎停止,企业报价涨跌对于收购没有意义,一旦这些地区出现解封,收购价格还容易抢高。
静默地区的烘干塔就近收购,有“压价”现象,特别是一些水分较大的玉米,也有烘干塔处于停止状态,主要是对目前的价格有恐高心理,另外目前的温度也难以大量存储潮粮,担心小范围内收购供应不上开塔数量。
在东北企业集体涨价之后,夹在中间烘干塔和贸易商更难了,不仅面临“口罩事件”影响的流通问题,玉米不快速流通起来,也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临近火运专线的地区相对比偏远地区流通好一些,公路运输的费用近期上涨,也在蚕食玉米本身的利润点。
东北新玉米上市经历一个多月的时间,市场才接受由看跌转变看涨的一个过程,那么这个量压还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市场在本月不会接受,即使气温影响到行情,也仅限于一个局部地区回调,主旋律还是涨价。
很多人认为东北现在再给华北,华中地区行情“抬轿子”,可是华北以及华中地区的贸易商还认为当地的玉米价格高呢!这就是站在不同区域,不同角度看待市场行情了。
玉米行情具体到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时代已经到来。地区间需求以及销售渠道不同,盈亏的点位就不同。
贸易商有人是在按订单收购,有人是在为客户服务,也有人就是随行就市,各不相同。
前期文章我总结一句话:“大商看势,小商看价”,体量大的贸易商看趋势,只要看清是涨价趋势,目前倒挂也敢收购,体量小的贸易商只能看价格,一旦形成倒挂,出粮受阻,多数要停下来观望。基层收购商这样的心态会导致行情波动频率加快。
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