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家粮库所储玉米变筛糠中储粮展开调查, [复制链接]

1#

近日,有媒体援引中储粮集团在社交媒体发布的通报称,针对网上反映的黑龙江分公司肇东青冈荣昌收储点拍卖销售一次性储备玉米质量问题,中储粮集团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做出说明指出,已派出调查组赶赴当地开展调查。尽管有关粮库的弊案不时出现媒体,尽管有关粮库弊案的种种作案手段屡屡拉低公众的想象底线,但近日网络流传的有关黑龙江肇东青冈荣昌收储点的储备玉米质量的视频,还是震撼了人们。

视频截图,来自看看新闻视频中,发霉的水泡玉米堆积在地,然而,更让公众大开眼界的是在这些发霉的水泡玉米下面,还掺杂着大量的碎渣和粉化玉米等筛出物,且视频拍摄者也被库中玉米散发的难闻气味呛得频频咳嗽。粮库成为腐败弊案频发的地方并不奇怪。此前,一些地方在收购农民粮食的时候,常常用“白条”来兑现农民的现粮。所谓“白条”,实际上就是一张收条或欠条,其上注明收到多少、什么等级的粮食,欠付多少粮食现款。

对于农民而言,最要命的其实不是“白条”,而是“白条”所折射的信用问题:许多“白条”真成了“白条”——兑换不了现金的一张废纸,由此把收购粮食变成了收运粮食。为了杜绝“白条”,每到粮食收购、入库季节,国家有关部门都要协调各个银行,让负责收储粮食的职能部门用现金兑换农民手中的粮食,这才基本消灭了为农民所深恶痛绝的“白条”。然而,消灭“白条”之后,粮食收储部门手中的巨量现金,成了一些官员日夜惦记之物。正是在“白条”消失后,发生了以往不曾见到的奇怪现象。许多遭遇旱涝灾害的地方,粮食不减产了,丰收似被固化在土地上;许多青壮劳力进城打工,以致人去室空、土地荒芜的地方,粮食却年年丰收;许多历史上一直需要调进粮食,可耕地面积也无大的变化的地方,却加建了大量的粮食储备设施……所有这一切,背后都暗含了何种“玄机”?

遍布全国的粮食储备设施中,其所收储的粮食的质量如何,数量如何,这是一个问题。早些年,媒体曾揭露了某县在得知上级领导要来视察时,连夜从邻县“借”运来粮食,放在本县粮库中,待领导前脚走,后脚便将粮食还运回临县粮库的事。这个故事,于今再看,可能已为今日之硕鼠瞧不上眼。当然,也正是这些愈发大胆的硕鼠,让公众对那些烧毁粮库的莫名之火深怀疑惑。一个粮库,有老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硕鼠。更可怕的是让硕鼠看粮库。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国家粮库所储玉米变筛糠?严查

延伸阅读:

国家粮库储存玉米变筛糠?中储粮已展开调查,曾因大火烧粮损失上亿

来源:AI财经社

年入亿元,员工人数4.2万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储备粮是国家为备战备荒而委托粮食部门专门建立的粮食储备。国家储备粮要求做到专仓储存,专人管理,专帐记载,数量、质量、品种、地点四落实,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动用。但要根据不同品种的保管期限适时轮换,推陈储新。

我国粮食储备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建立了常平仓制度。年,我国正式建立了以备荒为目的的储备粮即“甲字粮”,标志着新中国粮食储备制度开始形成。

年,为解决粮食丰收农民卖粮难问题,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从战略高度筹划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就有了中储粮。

这时是中储粮的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到了世纪之交的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正式组建,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