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怎样治愈录取通知书岂可成“信骚扰”
刚刚填完高考志愿,济南已有部分考生“提前”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了解到,通知书多是省外一些民办及培训机构寄发的,山东省招考院相关负责人提醒考生谨慎对待这些录取通知书。(《齐鲁晚报》30道)了解到,每年高考结束后,一些计划外招生院校就采用大规模寄发通知书的方式招揽生源,一些考生在一个招生季节就能收到五六个学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志愿刚刚填完甚至还在填写过程中,录取通知书便如雪片般飞来,可录取自己的不是心仪的学校,而是自己压根没填报甚至是闻所未闻的一些学校,当事者会去就读吗?恐怕只能是当成一段笑料了。类似的荒唐事情如今比比皆是,学校录取通知书本来是一件极为严肃和神圣的物品,接到通知书者也会激动不已。可近年来,只要中高考一结束,这样荒诞的录取通知书就是满天飞,上至耄耋老人,小到幼儿园甚至刚出生的娃娃,都可能收到,在校的学生更是一个人可能收到十几、数十封,让人不胜其烦。而发放这些通知书者大都是一些职业技术学校或民办学校,其为了最大化地抢挖生源,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通过种种渠道弄来一些通讯地址,就开始满天撒,无论考生是否填报,情况是否合适,统统不放过。在其看来,“广种薄收”,能拉到一个就算一个。或许在学校看来,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当事者不来报到也无妨,可实际上却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为通知书“良莠难分”,人们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会给予高度重视,生怕误了大事。而如此“水货通知书”大都地址含糊不清,有时有关方面会多方辗转,甚至求助媒体等才能将这些“通知书”送到当事者手中,而当事者收到后非但不感谢,反倒是一头雾水,这不明摆着折腾人么?而对当事者来说,收到这样通知书可谓毫无实际意义,没准还会惹来笑话和误会,得费神费力地和旁人进行解释,这无疑有“信骚扰”之嫌。诚然,这些学校在招生中确实有一些难度,如知名度不高,学生不愿上。可越是这样,越要扎扎实实地苦练内功,教学实力雄厚了,不愁学生不来,即便要进行宣传,也要通过正规、合理的手段,而倘若将希望寄托满天撒、广种薄收上反可能适得其反。而若是真有考生想报考此学校,却听说录取通知书如此满天飞,可能也会犹豫起来,担心其中是否有诈。如此一来,学校不是自毁招牌嘛!各种录取通知书满天飞已成为盛夏时节一道独特的风景,只可惜,现在这些通知书中带给人们惊喜的不多,而大多的却是荒诞不经,让人哭笑不得的,甚至可能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对此,相关学校应加强自律,而主管部门更应做好规范和管理工作,别让这样的烦心之事情再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