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s4hho7w.html在一段三分多钟的视频里面,一个小孩举着手机,拍下了另外一名小孩对老人锁喉、殴打的场面。小孩年龄看起来不大,身上穿着一件印着“最强王者”字样的衣服。
刚开始,小男孩被老人用木棍敲打,随后开始反击,老人试图捡起地上的拖鞋,拍打男孩的屁股。无奈男孩将老人的脖子死死勒住,并按倒在地上,男孩不依不饶,嘴里叫嚣着,“我还治不了你了。”随后,老人拍打的手越来越无力,直至瘫倒在地上,没了动向。
此时,画面掉头一转,一名身上背着婴儿的妇女,走进来不断抽打小男孩。而旁边坐在椅子上的男孩则说,“别打了,快起来。”此时,他是带着笑容的。
这段视频,让人看得揪心、愤怒。
不知道是怎样的家庭或者教育,让一个小男孩足以暴露出如此恶毒的人性。俗话说人性本善,但在这段视频中,有对一名老人极其恶毒的殴打,卡脖子,也有旁观者的讥笑,在视频中的很多男孩子,看起来都像是小学或者初中生模样,他们是否在读书?男孩又为何要对老人下如此狠手?
后来,视频又有了一些进展。另据网传消息称,几个涉事的孩子被带到派出所接受了调查询问,似乎警方已经介入调查,也有人称,此事发生在黑龙江某地。
然而,9月14日,当地就发布辟谣声明称,这段关于“小孩打奶奶”的视频并非发生在肇东市。
问题来了,既然不是发生在肇东市,那到底又发生在哪里?大家关心的可能不是这段视频的发生地,而是追问事件起因、进展以及处理结果。
很显然,近段时间网上发生的多起恶性事件,由于涉及未成年人,往往会在舆情汹涌时无疾而终,面临没有下文的局面。可是,这些视频和截图,纷纷指向了一些未成年违法犯罪的恶果。他们可能年纪尚幼,缺乏父母监管,家庭环境的双重影响,导致走向了一个极端。
然而,正因为是未成年人,所以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机制。就像视频中的那几个男孩一样,如果单靠周围邻居的规劝,教育一下,可能起不到多大作用,需要从心理和根本问题上,正视他们犯罪的动机。不妨追问一下,有没有可能把他们送去特殊矫治学校?
要知道,在今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最高检曾开展专门学校建设专题调研,要求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涉嫌严重暴力犯罪的,原则上送入专门学校。各地检察机关积极建立与专门学校工作衔接机制,协同有关部门共将名罪错未成年人送专门学校矫治教育。
实际上,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也已经历多次调整。早在年8月份,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后,建议增加国家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的规定,这份建议提出,未成年人有刑法规定的行为、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将其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可以说,这个建议和如今“专门学校”的建设不谋而合。
而最高检发布的要求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涉嫌严重暴力犯罪的,原则上送入专门学校,从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角度来看,此举是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包括各种不起诉的情况后的一个矫正,因此“预防”还是放在首位。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前提,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换句话说,“专门学校”是为了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纠正他们心理和行为偏差,从而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应看到,以往众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背后,往往存在监护人责任缺失、关爱缺乏、管教不严、保护不力、校园暴力等多种因素,类似案件表明,其实未成年人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会有一些不良行为或违法前兆的信号出现,比如暴力、盗窃、抢劫、贩毒等行为,而这些早期的不良行为或违法举动,多数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遏制,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
此外,梳理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会发现,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人,同时,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提起公诉人,这份《白皮书》还透露,未成年人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涉及未成年人的性侵害案件虽然增幅放缓,但仍呈多发高发态势。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几乎呈正相关走向,所以,设立“专门学校”也是为了把一些有严重不良行为,或者说容易被侵害的未成年人,与外界隔绝。
或许有人会认为,设立“专门学校”可能让这些未成年人学习不良行为提供土壤,效果会适得其反,这种观点忽视了很多未成年人之所以会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原因并非受到同龄人的影响,而是多重因素。
和之前“收容教育”的模式类似,设立“专门学校”,不仅是将收容教养纳入特殊矫治教育措施中,更是为了助力罪错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防止“一放了之、一罚了之”的现象出现。当然,要在全国各地落实这一措施,仍然需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也需要民政、教育、司法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来共同组织负责。